第二十章 甘茂请命-《战国之秦国太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感受着此刻秦王嬴稷身上所显露的王者气质,注视着那一只遥遥指向东南的手指,在场一干重臣、将领的眼中充满了敬服的神情。

    其后,不知在何人的带领之下,在场所有人当即向着站在上首的秦王嬴稷躬身一拜:“大王万年,秦国万年。”

    秦王嬴稷的一番话语,在场的群臣的一阵高呼,打破了刚刚大殿之中的僵持,也让此处的气氛逐渐高涨了起来。

    等到这一阵高呼渐渐平息,刚刚进言的姬凌却是再一次的站了出来,向着秦王嬴稷轻声说道:“启禀大王,在前线联军与楚军对峙之余,大王不妨去做三件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太傅说的是哪三件事?”带着一抹疑惑的神情,秦王嬴稷向着姬凌沉声问道。

    面对秦王嬴稷的询问,姬凌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神情看向对方,“启禀大王,臣以为有些时候,决定战场胜负的或许并不在战场之内,而在战场之外。”

    “不在战场之内,在战场之外。”

    秦王嬴稷轻轻自语了一番姬凌的话语,似乎是想到了什么,就见他的脸上一道明悟之色。

    “太傅是说……”

    秦王嬴稷并没有将话说下去,但是在场一干重臣、将领都不是愚笨之人,如何能够不懂姬凌和秦王嬴稷的意思。

    古往今来的那些败仗真的都是主将指挥不当吗?这个问题答案就算不说,想必每个人也都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这些败仗之中确实是有一些主将指挥不当的案例,但是却也有来自后方的干预所导致的失败。

    春秋之时,兵圣孙武子在《孙子兵法·九变篇》之中就曾写下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的语句。

    战场之上,形势瞬息万变,就算是亲临战阵的一军主将也不能说一切尽在掌握,更不用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君主了。

    可是有些君主却认为自己就是留侯再世,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,对于前线将领的决定横加干涉,最终导致了一场场战争的失败。

    这一点,我想后世两千多年之后一名被学生称之为校长的人,应该会有很多的话要说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姬凌为什么会说出,胜负往往不在战场之内,而在战场之外了。

    而姬凌向秦王嬴稷提出的第一件事情,那就是派出细作潜入楚国国都郢都,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影响楚国朝堂对于前线战事的决策。

    细作的行动可以是针对前线大军的,目的就是让前线楚军放弃坚守策略,主动与秦军展开决战。

    一旦楚军放弃了自己引以为屏障的沘水防线,那么双方之间就真的是比拼实力的正面较量了。

    到了那个时候,联军完全可以靠着几乎两倍于楚军的优势兵力,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将楚对面楚军所击败。

    细作的行动自然也可以是针对主将唐昧的,依靠散布谣言等方式让楚王芈槐与这位楚国名将之间产生猜疑。

    其实在姬凌的心中,针对主将唐昧的成功率,却是比之针对前线数十万楚军更加容易。

    君不见,从古至今有多少名臣猛将不是死在了沙场之上,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剑下。

    远的先不说,先说说原时空的两位武安君。

    秦国的白起、赵国的李牧,这两位都是用兵如神、连败强敌的无双统帅。

    可是两人却都没有死在对敌的战场之上,一个被自己的君主下令自裁,另外一个则更是死在了小人手中。

    两人之间颇为相似的命运,真是令人不禁唏嘘感叹。

    其实死在自己人手中的名将又何止这两位。

    吴起、韩信、斛律光、高仙芝、岳飞……

    这上面的哪一个人不是华夏历史知识上一颗璀璨的将星,可惜这些名将征战一生未能马革裹尸。

    以姬凌对于楚王芈槐的了解,这位楚国的君主可不是一个对于谗言充耳不闻的人。

    没错,这位原时空之中的楚怀王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,英明的时候他甚至敢鼎力支持左徒屈原在楚国展开变法。

    可是这位楚怀王也是一个会被谗言所迷惑的人,在公子子兰、上官大夫的诬陷之下,他最终疏远了自己曾经信任的左徒屈原。

    最终这一对君臣的结局则是,楚王芈槐客死他乡,而左徒屈原自溺于汨罗江。

    虽然如今姬凌这一只蝴蝶的缘故,某些人的命运已然发生了一些变化;但是姬凌始终坚信着一句话:江山易改、本性难移。

    如今楚王芈槐全心全意地信任着楚将唐昧,姬凌可不相信在一个个谣言甚嚣尘上的时候,楚王芈槐还会如同现在一般信任唐昧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