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犯了众怒-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他终究是小瞧了朱棣花钱的本事,在得知此次通商的收益后,朱棣立即开始了他的碎钞之路。

    扩建织造局、瓷窑,加强对茶叶的管控,除了大量的花销之外,进一步压缩了富绅的来钱路。

    群臣激烈反对,但反对无效。

    一波钱撒出去后,朱棣接着武装军队,给军队加装两千门大炮、三万套盔甲,同时,拨了个三十五万士兵,半年军饷的款项,为北伐做准备。

    连续两条政策,严重威胁到了文臣的利益,群臣自然百般反对,但他们的反对,并未影响朱棣的决心,他们也没能力阻止。

    接着,朱棣下令疏通运河,欲要将南北全面贯通。

    这下,夏原吉也坐不住了,不是通运河不好,而是太烧钱了,这几项政策下来,下西洋赚的钱非但一个子儿攒不住,反而还得倒贴。

    这时代没有挖掘机、运输车,全靠人力一点点挖,其费钱程度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“皇上三思啊!”夏原吉苦着脸道,“国库钱财,根本经不起这么花,饭一口口吃,事一件件做,等以后国库富裕了,再逐步实施才是上策啊!”

    “少废话,朕做的哪件事,不是利国利民?”朱棣怒道,“这也没钱,那也没钱,大明的赋税,贸易的收益都去哪儿了。”

    去哪你心里没数吗,前两条就花的差不多了……夏原吉苦着脸道,“皇上,真没钱了啊!”

    “朕不信!”

    夏原吉:“……”

    不待群臣激烈反对,朱棣又下了颁布了一条政策。

    ——建都北平!

    这下,可捅了马蜂窝,一再忍让的文臣,甚至部分武将都坐不住了,文臣当即开撕,弹劾朱棣背弃宗庙,弃国弃家……

    朝堂乱成了一窝粥,大多数官员愤慨激昂,就差指着朱棣鼻子骂了。

    他们敢这样骂,因为他们有底气,太祖皇帝,在金陵开国建都,迁都就代表着否定太祖皇帝。

    而且,太祖皇帝就埋在金陵,开国之君埋南边儿,后继之君埋北边儿,这样大不孝的行为,不骂你骂谁?

    当然,众臣子反对的真正原因,是他们的根儿在南方,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去北平。

    去了北方就无法利用官员身份,为家族谋福利,无法圈钱了;

    再者,江南气候宜人,北平乃苦寒之地,时不时还有沙尘暴,鬼才乐意去。

    僵持许久,最终朱棣玩不起,打死了两个骂的凶的言官,草草散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御书房。

    李青、道衍,与朱棣相对而坐,太监退下后,朱棣将迁都的想法简单说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中原自古祸患,皆来自北方,独守江南实乃下下之策,且易滋生腐败。”朱棣道,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,若将京师重地迁至北方,上至皇帝,下至百官,都会死命相守,可保长治久安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英明。”二人拱手。

    “朕不是听你俩拍马屁的。”朱棣道,“朕是让你们想想办法,如何摆平群臣。”

    两人对视一眼,皆无言以对,这次是动了群臣的根儿,根本不是简单用计谋就能行得通,况且,那些人也不是傻子。

    沉默良久,道衍开口道,“皇上,不若折个中,迁都长安,亦或天下之中的洛.阳。”

    朱棣摇头拒绝:“朕不是让你们折中的,迁都北平,朕势在必行。”

    道衍:“……”

    见二人不说话,朱棣有些恼了,“你俩平时一肚子坏水儿,这会儿都去哪儿了?”
    第(2/3)页